第(1/3)页 元丰四年的第一场大雪,比以往的时候来得更晚一些。 前一晚寒风呼啸,一夜之间,千树万树梨开。 张清荷尚在酣睡之时,便听到元宝儿在外面惊喜大呼:“好大的雪,好大的雪!姐姐,别睡了,快起来看雪啊!” 张清荷睁开眼睛,只觉得寒冷,早上的屋子很冷,她根本就不想起床。 元宝儿呼啸着开门进屋,卷进来一屋子冷风,让屋里更加冰冷起来。 张清荷裹紧被子,将脑袋都裹进被子里。 然而被元宝儿跟挖萝卜一般挖出来,张清荷穿得跟球一般,一脸生无可恋的被元宝儿拉出门去。 不过在看到满院那小腿深的厚厚积雪时候,张清荷一时眼睛一亮。 两人开了院门,往街上看,世界已经成了一片皑皑,一股宁静枯寂扑面而来,顿时击中了张清荷的心。 张清荷之所以舍弃在九江楼里的繁华,冒险也要逃离那个灯红酒绿的世界,是因为她内心向往着自由,更向往着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。 元宝儿欢呼雀跃在大雪中趟了几个来回,看到了在院门口站着呆呆出神的张清荷,不由得莞尔一笑,知道自家姐姐的痴性又发作了。 自家的姐姐真是个怪人。 看到漂亮的儿会落泪,看到圆月会出神,秋风吹下落叶会感伤,现在看到下雪亦会出神……唉,天天的,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多愁善感。 “喂!” 元宝儿忽而大叫了一声,吓得张清荷一哆嗦,顿时恼道:“你鬼叫个什么!” 元宝儿狡黠一笑,道:“姐姐,这么好看的景儿,你没有诗兴大发么,快点儿做首诗啊。” 元宝儿这声喊,顿时有无数首关于雪的诗词在脑海之中翻腾,但却有一首忽而定住了。 “山一程,水一程,身向黄州那畔行,夜深千户灯。 风一更,雪一更,聒碎乡心梦不成,故园无此声。” 张清荷顿时有些泫然欲泣起来。 当年第一次听到这首词的时候,她虽然能理解词人的心酸,但其实很难感同身受。 她自小在九江楼长大,那里是她熟悉的地方,其实很难有什么思乡之情,对于长途跋涉,旅人的疲倦更是没有什么感觉。 但之前从鄂州至汴京的辛苦,这一年多在汴京的漂泊,已经遭受到各种的窥视与委屈,顿时在此时尽皆翻滚而来。 原来,当年那个少年写下这首词的时候,内心竟是经历那么多的煎熬。 元宝儿幽幽一声,道:“若是那瞎眼苏郎看到这般场景,也不知道会作什么诗?” 张清荷顿时有些出神。 …… “吱呀!” 苏允打开门户,一股极寒扑面而来,满院子的皑皑白雪顿时冲撞了进来。 苏允哈的一声,道:“下雪了啊,我就说昨夜怎么忽而变得安静,又有咯吱咯吱的声音呢,原来是下大雪了啊。” 老丁比平时来得晚一些,提着木桶,艰难在雪中跋涉。 苏允赶紧走进院子中接应,老丁大声道:“苏大家您别出来,别把鞋子弄湿了,外面冷,你别得了风寒。” 苏允已经是敏捷接过老丁手中盖了盖子的木桶,里面是一桶热水,用来刷牙洗脸的,每日一桶,从无懈怠过。 老丁连连道:“老朽已经快走到了,您何必再沾这一手,您赶紧换个鞋子,别湿了。” 苏允在门口跺了跺脚,随后提着木桶进了屋,老丁赶紧也跺了跺脚,随后将门给关上,将寒冷关在了外面。 老丁过去给炭炉加了木炭,挑了挑,让炭火烧旺一些,屋里更加暖和起来。 趁着苏允在洗漱,老丁赶紧摆放早餐,苏允洗好了过来,便吃了起来。 老丁笑道:“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了,来的时候是秋天,现在已经是冬天了,马上就要过年了,官家让我问问你,要不要回家过年去?” 苏允想了想,笑道:“等我将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全部完成吧,中途若是出去,前面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了,到时候还是有人说这是有人代笔的。” 老丁满脸的心疼,道:“那您这也太辛苦了,好几个月时间,别说出院子了,连这房间都没怎么出去,也太孤独、太寂寞了!” 苏允吃着滚烫的羊肉汤,不甚在意,笑道:“春有百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莫将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 这静心苑有有草,晚上能见月,秋风来自凉,现在有雪也能看着,也没有什么孤独寂寞的。” 这话苏允真不是装比,自从修上了书,苏允发现自己越来越充实,别说什么孤单寂寞冷了,连半点的负面情绪都欠奉。 果然,一旦你的脑子被思考所占据的时候,那什么孤单寂寞冷,都是不存在的。 所以,前世的什么空虚,现在看来,就特么的真是闲的! 苏允自嘲的摇头笑了笑。 老丁却是眼神一亮,砸吧着嘴巴道:“春有百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莫将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 好诗啊,好诗啊,这是苏大家您新作的诗么?” 苏允稍微一愣,忽而想起来释绍昙乃是南宋僧人,乃是百年后的人物,这首诗自然是还没有出现的,哈,又抄了一首。 苏允笑着点头道:“寓居静心苑数月有感,也不算是特意所作,只是心情的抒发而已。” 老丁喜道:“嗯呢,老朽记下了。” 苏允听出了老丁的言外之意,这是要将诗拿出去给赵顼看了。 苏允倒是觉得挺好,自己在静心苑修书,刚开始肯定是挺吸引人注意的,但时间一久,自然是没有人关注了,这会儿写点诗传出去的,倒是重新将热度炒起来。 既然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,苏允自然不希望自己写出来的书遇冷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