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尤其是当喊出那句“请各位同志放心,继续投入到生产岗位中,厂里将竭尽全力保护诸位的人身安全”,听得人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,继续为二厂做贡献。 这只是初步通告,很多细节方面不方便公布,姜榆明白事情肯定还需要深入调查。 最能平静人心的,是时间。 短短一周过去,大家已经把间谍的事忘得差不多。 该吃吃该喝喝,耕耘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。 转眼又到单休日,有人提前过来通知,要送煤球过来。 姜榆提前拿好了购煤本,在家里等着。 按照城里的供应,每月每户三百斤煤球,分三次送来。 这是这个月的第二次。 姜榆家里要烧炕,这三百斤煤球根本不够用, 先前用的,是她进门前,贺庭岳就找朋友送来的。 他有个朋友在山西煤窑工作,别的地方缺的东西,他那边还有富裕。 多花一些钱,他每年都会叫人送来。 姜榆算了算家里这批煤球,估摸着还不够过完这个冬天。 她都发愁了,就别提家属院的其他人了。 徐丽华叹道:“也不知道这一批煤球干不干,上一批送来的太湿,一点都不好烧。” 林冬花深有所感,“希望这一批的质量好一些。” 徐丽华瞧见姜榆也在等,眨了眨眼。 “姜榆,你家煤球还剩不少吧?” 姜榆家的煤球就堆在角落里,还剩多少大家都看得清楚。 旁人家的煤球都得省着烧,唯独她家敞开了烧,还能把煤球垒得老高。 “要不你家这一批卖给我呗,反正你家煤球还剩这么多。” 姜榆睨着她,“徐大妈,就我这些,还不够我们过冬呢。” 徐丽华啧了声,“谁叫你家烧炕,起个炉子放屋里,能睡觉就行了。” 谁家像姜榆这么奢侈,烧个炕,连堂屋都是暖和的。 这么个烧法,多少煤球都不够用的。 姜榆瞥了她一眼,“我们家怎么过日子,就不用大妈您干涉了,我男人都不说我,您多什么事儿呀。” “我这人就看不惯别人浪费。”徐丽华扬声道。 姜榆嗤了声,“我就算浪费,也不花您家钱呀。” 第(2/3)页